嘉義市位於臺灣南部,地處嘉南平原的心臟地帶,全境均位於北回歸線以北,雖與其極為接近。嘉義市為嘉義都會區的核心都市,整體地勢平坦,唯獨東部屬於丘陵地帶,地形自東向西緩降,四周被嘉義縣環繞。
嘉義市的舊稱「諸羅山」,名稱源自平埔族洪雅族社名的譯音——「諸羅山社」。清朝時期,此地設置為諸羅縣,1704年縣治遷至現今嘉義市區,並因古城形狀如桃而有「桃城」之美稱。1787年,在林爽文事件後,乾隆皇帝特賜「嘉義」之名,寓意表彰地方人民忠義之心。
地理環境
嘉義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嘉南平原北端,地勢平坦廣闊,東部屬竹崎丘陵地帶,約佔全市三分之一的區域,海拔高於50公尺;其餘三分之二則為低於50公尺的肥沃平原,屬於嘉南平原的一部分。市區坐落於梅山斷層帶的邊緣,整體地形平穩,適宜發展農業及都市建設。
氣候特徵
嘉義市地處北緯23°29′、東經120°27′,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氣候炎熱,7月至9月為颱風季,常有午後雷陣雨,冬季則因嘉南平原的輻射冷卻效應,氣溫有時可降至10°C以下。年平均氣溫約為23.6°C,年均降雨量約為1821.6公釐,冬季多受東北季風影響,較為乾燥,而夏季則以西南風為主。
歷史文化
嘉義市為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過去曾因林業發展而繁榮,市區內保留許多歷史建築與文化景點,成為重要的觀光資源。日治時期,嘉義以繪畫藝術著稱,素有「畫都」之美譽,代表人物包括知名畫家陳澄波等。近年來,嘉義市積極發展文化活動,如國際管樂節及覺醒音樂祭等,吸引眾多遊客與音樂愛好者前來參與。
地方特產
嘉義市擁有豐富的地方特色美食,最具代表性的有火雞肉飯、方塊酥、阿里山羊羹、雪花餅、小饅頭、甘藷及鳳梨酥等,這些美食已成為當地旅遊的亮點,深受遊客喜愛。
交通與發展
嘉義市積極推動交通建設,成為台灣首座全面電動化、低底盤化的市區公車系統,展現對永續發展與環保交通的重視。隨著觀光業與產業的發展,嘉義市不斷致力於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成為一座充滿歷史與現代感並存的宜居城市。
嘉義市憑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豐富的自然景觀與現代化的都市建設,成為台灣南部極具魅力的旅遊與居住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