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的四草大橋位於鹽水溪與嘉南大圳的交會處,地理環境相當特殊。由於淡水與海水在此交融,孕育出豐富的漁場,成為釣客們熱愛的地點。入夜後更彷彿變身為熱鬧的夜市,不少攤販甚至直接在橋上的車道擺攤,熱鬧非凡。這座大橋原是西濱快速公路(台61線)的替代路線,但在台江國家公園成立後進行了路線調整。大橋全長約4.1公里,北端起於本田路與鹿耳門大道的交叉口,是台南地區重要的交通節點之一。
四草大橋鄰近出海口,視野遼闊,可以盡情欣賞日落景色,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觀賞夕陽美景。橋下則有一段接近1公里長的沙灘,但由於水流湍急,加上消波塊林立,常形成危險的漩渦,官方明文禁止民眾下水戲水。然而,這座大橋近年來因頻傳落水事件而備受關注,不只一般民眾,有時連釣客也會發生意外,引發外界對於其「靈異傳聞」的討論。有民俗專家認為,這可能與四草大橋所處地區的歷史背景有關。
四草大橋周圍的水域,據說過去曾是荷蘭人與日本人進入台灣時爆發海戰的戰場,傳聞當時犧牲的亡魂至今仍徘徊於此地。從道教的觀點來看,水域由「水流城隍」所管理,若亡者未經超渡、取得牒文,靈魂將無法離開,可能就是造成該地頻傳事故與傳說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