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巖寺五大堂

地址: 瑞巖寺五大堂
瑞巖寺五大堂

在松島灣眾多的島嶼中,有一座連接著朱紅色橋樑、聳立於小島上的建築,名為「五大堂」,是象徵松島風景的重要地標之一。從這裡可以眺望松島灣的美景,四季更迭之下呈現出不同的景致,無論是春櫻、夏綠、秋楓還是冬雪,都有著令人難忘的風情。

五大堂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807年,由平安時代的公卿與武將——坂上田村麻呂創建,當時為供奉毘沙門天而設的「毘沙門堂」。之後於828年,天台宗高僧慈覺大師円仁將五大明王像安置於此,從而得名「五大堂」。這五尊秘佛平時並不對外開放,每隔33年才會舉行一次特別開扉供信徒參拜,是一項極具宗教意義的儀式。

今日所見的五大堂建築,是戰國時代末期至江戶初期的領主伊達政宗於17世紀初所重建的。建築本身充分展現了桃山文化風格,簡潔而充滿力量感。在屋樑的四個方向,各刻有一種生肖圖樣,象徵東、西、南、北方位的守護與祝福。這座建築也是東北地區現存最古老的桃山樣式建物之一,並被列為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財產。

通往五大堂的小橋名為「透橋」,其構造設計巧妙,腳下的縫隙能清楚看見下方的海面,象徵參拜者在接近聖地時應懷著敬畏與專注的心情。現今為了安全考量鋪設了縱向木板,但在過去則是如繩梯般的形式,更具挑戰性。

有一則傳說流傳至今:當年円仁在建立延福寺(即現在的瑞巖寺)後供奉了五大明王像,有一天夜裡,坂上田村麻呂所奉的毘沙門天突然放光飛向海中的一座小島,自此這座島被稱為「毘沙門島」,並成為五大堂的所在地。

文章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