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通稱「日本國」,位於東亞,是由約14,125座島嶼組成的島嶼國家,總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其國土被太平洋、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及東海等海域包圍,與朝鮮半島、俄羅斯遠東地區、千島群島、臺灣及中國大陸相鄰。全國人口約1.241億,排名世界第11,其中首都東京及周邊地區組成的首都圈居住超過3,500萬人,為全球最大都市圈。日本實行單一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天皇是國家象徵,政治實權由國會及內閣總理大臣領導的內閣掌握。

日本建國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660年,其皇室自古以來「萬世一系」。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始於1世紀彌生時代邪馬台國,由女王卑彌呼統治。4世紀,關西地區形成首個統一政權,並在飛鳥、奈良時代效仿隋唐制度與文化,確立中央集權體制。8世紀進入平安時代,日本逐漸脫離中國影響,形成獨特的國風文化,並以京都貴族生活為中心。12世紀末,武士階級崛起,建立幕府政權,主導國政長達600年,天皇淪為名義上的君主。幕府時期涵蓋鎌倉、室町與江戶時代,期間經歷南北朝、戰國及安土桃山等政治紛亂時期。江戶時代,日本實行鎖國政策超過200年,直至1854年被迫開放港口。

近代日本在19世紀中期經歷明治維新,廢除幕府制度,實施君主立憲制,推動工業化及現代化,並將琉球納入版圖。此後,日本國力迅速增強,戰勝清朝與俄國,擴展領土至臺灣、庫頁島南部及朝鮮等地,成為亞洲強國。20世紀初,日本在軍部控制下走向法西斯化,先後發動侵華戰爭及太平洋戰爭,最終於1945年戰敗。戰後,日本在盟軍主導下重建,實施以國會為中心的君主立憲制,天皇成為虛位元首,並在憲法中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利,僅保留自衛隊作為防禦力量。經濟復興後,日本成為亞洲最早的已開發國家之一。

在日語中,「日本」讀作「にっぽん」(Nippon)或「にほん」(Nihon),兩種讀法至今並存,無官方標準。名稱意指「朝陽升起之地」,源於古代文學如《萬葉集》及《源氏物語》。唐代文獻記載,日本於670年自稱「日本」,689年天武天皇正式改國名為「日本」,703年獲國際承認。中文歷史上,曾以「東瀛」「東洋」「扶桑」及「倭國」稱呼日本,其自稱則為「大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