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兒島縣

鹿兒島縣位於日本的九州地區,縣政府所在地為鹿兒島市。該縣擁有薩摩半島與大隅半島兩大半島,以及眾多離島,涵蓋了舊時令制國中的薩摩國與大隅國所對應的區域。歷史上,鹿兒島以島津家統治的薩摩藩聞名,在幕末時期更是明治維新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孕育了眾多歷史人物。

地理與地形

鹿兒島縣除了九州本島之外,還包含屋久島、種子島、奄美大島、德之島等多座島嶼,總計多達1,256個島嶼,僅次於長崎縣與北海道,為全日本第三多。有人居住的離島多達28座,離島人口為全國最多。縣域南北延伸約600公里,東西約270公里,總面積為9,187平方公里,居全國第10大,為西日本地區最大縣。

縣內分布著霧島山與櫻島等多座活火山,火山活動相當頻繁。因火山活動而產生的溫泉資源也極為豐富,泉源數量約達2,730處,為全國第二,多數公共浴場均使用溫泉水。地質以火山灰沉積而成的「白砂土台地(シラス台地)」為主,雖具良好排水性,但土壤鬆軟,亦存在災害風險。

氣候

鹿兒島縣因南北跨度大,各地氣候差異顯著。位於本島北部的大口盆地冬季常見降雪,而奄美群島則屬亞熱帶氣候。整體而言,縣內冬季相對溫暖,夏季日照充足、降雨量豐富。雖然盛夏日數眾多,但極端高溫日較少,歷來最高氣溫在全國也屬偏低水平。

另一方面,薩摩半島易受來自東中國海的寒氣影響,是九州地區冬季降雪較多的地方之一。鹿兒島市中心也曾觀測到超過25公分的積雪,屋久島山區則幾乎每年都會降雪。此外,種子島與屋久島的平地也偶有降雪,是日本最南端的積雪觀測區域之一。

自然災害與颱風

鹿兒島縣是全日本最容易受颱風侵襲的地區之一。特別是薩南諸島(包含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與奄美群島)頻繁受颱風接近,因此又有「颱風銀座」之稱。自1951年以來,該縣颱風登陸數為全國之最,歷史上多次造成日本重大災害的颱風,如「枕崎颱風」與「露絲颱風」等,都曾經通過鹿兒島。

鹿兒島縣是一個兼具地理廣度、多樣自然環境與深厚歷史背景的地區。擁有火山、溫泉、離島與豐富生態系等多面向魅力,形成一種自然與人類生活共存的獨特風土。

閱讀更多

景點

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