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賀城

地址: 多賀城
多賀城
Saigen Jiro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著作物, CC0, リンクによる

多賀城是位於日本宮城縣多賀城市的古代城柵,為奈良時代由中央政府設置的重要軍政據點。現今被指定為國家特別史跡,出土文物則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亦被稱為「多賀柵」。

多賀城於神龜元年(724年)由按察使大野東人所建,是律令政府為了統治東北「蝦夷」地區而設立的政治與軍事中心。它作為陸奧國國府以及鎮守府所在地,從8世紀初至11世紀中葉,長達數百年之久,是當時東北地區的政治、軍事與文化核心。過去學界曾認為多賀城周邊為潟湖地形,但近年研究顯示在約3500至4000年前潟湖環境就已消失,相關地名也需重新檢討。

多賀城的歷史可分為四期:第一期(724–762年)為創建初期,第二期(762–780年)由藤原恵美朝狩整修後,在780年因伊治公砦麻呂的反亂而焚毀。第三期(780–869年)在復建後於貞觀地震中倒塌並遭遇大海嘯。第四期(869年後)則為震災復興至11世紀中期逐漸廢絕的時期。

多賀城在歷史文獻中的最後「城」的記載為『日本三代實錄』貞觀11年(869年)的「忽至城下」。此後稱呼多為「多賀國府」或「修理府」,顯示其軍政功能逐漸轉變為以國府為主的行政機關。

創建多賀城前,仙台市太白區的郡山遺跡曾是陸奧國的國府。為了鞏固對東北的統治,政府在北方設置了牡鹿柵、新田柵、玉造柵、色麻柵等「天平五柵」。這些舉措不僅加強了對北部地區的控制,也標誌著中央政府在東北建立政權核心的過程。

現今的遺跡包含一座東西約106公尺、南北約170公尺、由築地塀環繞的政廳區域,可見礎石與柱洞遺跡。政庁東門旁設有供奉陸奧國百座神社的「陸奧總社宮」,附近也有著名的延喜式內社多賀神社。多賀城地區也留下了大量歌枕,是平安時代貴族文人憧憬之地。

自1961年起開始進行系統性考古調查。1966年被指定為國家特別史跡,後續隨著調查擴展,包括多賀城廢寺、館前遺跡、柏木遺跡、山王遺跡等周邊地區也被納入保護區域。根據2025年時的計劃,多賀城市正著手推動政庁的木造復原計畫。

文章

照片

目前沒有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