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御碕神社位於島根縣出雲市日御碕海岬,被尊稱為「みさきさん」,是出雲大社的「祖神」神社,自古以來受到朝廷與幕府的高度崇敬。
本社分為上下兩座神社,上方稱為「神之宮」,下方稱為「日沉宮(ひしずみのみや,日沉之宮)」,兩座合稱「日御碕神社(又稱日御碕大神宮)」。在古代文獻中,《出雲國風土記》記載為「美佐伎社」,《延喜式》記載為「御碕社」,在當地被俗稱為「みさきさん」。
依據社傳記載,素盞鳴尊在完成出雲國的建國後,登上熊成峰,為尋找鎮座之地,便以楓葉占卜風向,最後停在隱丘[注 2]。於是,其子天葺根命便在該地奉祀神靈,相傳隱丘(古墳)位於現今社殿的後方。日沉宮原本鎮座於文島(今之經島),相傳天葺根命在文島時,天照大神降臨並下神諭:「我將惠及天下蒼生(國民),汝速速祭祀我。」因此開始奉祀。
在平安時代末期,由後白河上皇編纂的《梁塵秘抄》中,將此地記為「聖者的居所」,為修驗道的聖地之一。神之宮(上之宮)原本鎮座於現今社殿背後的隱丘,但在安寧天皇13年(西元前536年),奉敕令遷至現址。日沉宮(下之宮)原本位於經島(日置島),但於天曆2年(948年),依村上天皇的勅命而遷至現址。
自古以來,本社受到朝廷的深厚崇敬,鎌倉時代以後亦受到幕府的重視,社殿也多次進行修繕。出雲國松江藩初代藩主堀尾忠氏賜予社領780石餘,德川幕府也另賜600石。在山陰地區,本社被視為僅次於出雲大社的重要大社。
日沉宮、神之宮的現今社殿,乃依江戶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之命,由松江藩主京極忠高於寬永11年(1634年)開始興建,正值日光東照宮完工之後。並於寬永21年(1644年),在松平直政當藩主時竣工。其後歷代藩主皆虔誠崇敬。兩座神社皆採用模仿日光東照宮的權現造建築樣式,其中三猿與龍的雕刻更是幾乎一模一樣。
明治4年時,本社被列入「國幣小社」。
「日沉之宮」名稱的由來,乃因其創建淵源與伊勢神宮相對應:伊勢神宮奉勅「守護日本之白晝」,而日御碕神社則奉勅「守護日本之黑夜」。
日沉宮、神之宮、樓門、迴廊、禊所、寶庫、門客人社等共12棟社殿,以及2座鳥居、5基石燈籠,均被指定為日本國重要文化財。
文章
照片
目前沒有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