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長崎原爆死沒者追悼和平紀念館位於長崎縣長崎市平野町,是一座為悼念1945年(昭和20年)8月9日因原子彈投下而喪生的人們,以及其後因原爆後遺症而離世的被爆者,同時祈願世界和平的國立設施。該館於2003年(平成15年)7月正式開館,是長崎市內首座由國家設立的追悼設施,由長崎平和推進協會負責營運與管理。入館免費,通常簡稱為「追悼和平紀念館」。
這座紀念館依據《原子彈被爆者援護相關法律》第41條所設立,是繼廣島之後,日本第二座國立的原爆死沒者追悼設施。館內的核心功能包括:永久保存死沒者名簿與遺影、收集並公開手記、被爆體驗記錄與影像資料,以及提供有關被爆醫療與和平國際合作的資訊。
館內空間分為數個部分,最核心的是存放死沒者名簿的「追悼空間」,此外還有能聆聽被爆者證言的影音區、展示遺影與相關文獻的學習區,以及來訪者可留下和平祈願與留言的交流空間。
建築本身與長崎原爆資料館、長崎市平和會館比鄰而立。由於入口動線相近,不少人會誤以為其與原爆資料館同屬一館,但實際上,原爆資料館由長崎市營運,屬於教育展示性質,而追悼和平紀念館則是國立機構,專注於靜謐的追思氛圍。原爆資料館充滿解說音聲與影像,而紀念館則以靜默、光影與水的設計營造莊嚴氛圍。
整體建築為地下兩層,利用地下空間保持安靜,避免影響爆心地周邊景觀。設計大量運用了水盤與光線,象徵在烈焰灼熱中犧牲的亡者,並寄託對生命的追思。地上部分設有直徑29公尺的水盤,其底部鑲嵌約7萬條光纖,數量對應1945年年底前的死沒者推計數。當夜幕降臨時,光點在水面閃爍,呈現出夢幻般的祈念景象。地下二樓的追悼空間則由多根9公尺高的玻璃柱構成,透過天光灑落,營造莊嚴肅穆的氛圍。
此建築由建築師栗生明設計,總工程費約44億日圓,並於2006年獲得「村野藤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