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神宫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区,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神社。过去属于官币大社与敕祭社,现在则被列为神社本厅的别表神社之一。
整个社殿建筑是根据平安京大内里正厅“朝堂院”(又称八省院)的样式按比例缩小重建的,比例大约为原来的五分之八。正面那座鲜红色的大门,是仿照当时朝堂院的“应天门”建造的,门内左右两侧的建筑则还原了“朝集堂”的外观。而外拜殿则复刻了朝堂院内正殿“大极殿”的样貌,其左右两旁分别为仿造“苍龙楼”与“白虎楼”而建。
平安神宫的本殿最初建于1895年(明治28年),但在1976年(昭和51年)元旦遭遇火灾而全毁,之后于1979年(昭和54年)4月完成重建。
神宫的建筑风格是再现平安时代后期(公元11至12世纪)第三次重建的八省院样貌(该建筑于延久4年〈1072年〉重建,但在治承元年〈1177年〉焚毁)。当年的“大极殿”等建筑也曾被收录在后白河法皇绘制的《年中行事绘卷》中。不过像是“大极殿”与“应天门”之间的“会昌门”、十二座“朝堂”、以及“应天门”左右的“翔鸾楼”与“栖凤楼”等建筑则未被复原。
此外,平安神宫的所有建筑屋瓦均使用绿釉瓦,但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实际在平安时代,“大极殿”仅屋檐等部分使用绿釉瓦,并非整体皆用。
这座神宫的设计者包括伊东忠太、木子清敬以及佐佐木岩次郎等人。2010年(平成22年)12月,包括“大极殿”在内的六栋建筑被指定为日本国家重要文化财,而参道上的大鸟居高达24.4米,也被列为国家登录有形文化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