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县位于厦门湾九龙江口,为中华民国福建省的县份,属于台湾地区,由金门本岛、烈屿、大胆、二胆等12个岛屿组成,并代管原属于莆田县的乌坵。县治及最大城市为金城镇,全县下辖3镇3乡。
金门自古以来属于福建同安县,古称“浯洲”、“仙洲”、“浯江”或“浯岛”。历史上,金门有“无金不成银,无金不成铜”的俗谚,反映出其对福建经济的重要地位。
地理与自然环境
金门县位于东经118°32′,北纬24°44′,地处厦门湾,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管辖的翔安区大嶝街道仅1.8公里,与台湾本岛相距210公里。包括金门本岛(大金门)、烈屿(小金门)、大胆、二胆、狮屿、猛虎屿、草屿、后屿、东碇岛、复兴屿等12个岛屿,总面积151.656平方公里。
金门地形以花岗片麻岩和红壤土为主,若以琼林—尚义连线为界,东半部多为花岗片麻岩,西半部则以红土层为主。海岸线由海水侵蚀形成海蚀崖与海蚀平台,尤其在金门本岛与烈屿东北—东南海岸一带最为明显。
气候特征
金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约20.8°C。受到海陆性质差异及强劲东北季风影响,气温全年相对台湾偏低,是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中最冷的县市之一(仅次于连江县)。
- 冬季:干冷且风力强劲,体感温度明显偏低。
- 春季:多雾,空气潮湿。
- 雨季:集中于4月至9月,年平均降雨量约1,049.4毫米。
由于蒸发量高(年均超过1,680毫米),加上土壤以砂土和裸露红壤土为主,水分保持力较弱,使金门呈现半干旱特征,农业发展受限,主要以耐旱性杂粮种植为主。
经济与发展
过去,金门曾是军事重地,扮演台湾海峡防卫前线的角色,现已转型为以观光与文化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当地农业发展以耐旱作物为主。
县内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悠久的金门古城、翟山坑道,以及海蚀平台、花岗岩地形等自然景观,皆为游客必访景点。此外,金门特产高粱酒、贡糖与菜刀也深受游客喜爱。
金门县融合了战地历史、独特自然景观与多元文化,不仅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军事要塞,亦逐渐发展为具有丰富文化与观光潜力的地区。从金城古镇的历史痕迹,到东北季风下的壮阔海岸线,金门展现出独特风貌与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