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駿府城位於今日的靜岡縣靜岡市葵區,是一座擁有深厚歷史背景的日本城郭,現今作為「駿府城公園」對外開放,成為市民與遊客共享的歷史空間。駿府城在歷史上又有「府中城」、「駿河府中城」、「靜岡城」等別稱,不僅是德川家康晚年掌握實權時「大御所政治」的據點,更在江戶時代初期與明治維新時期扮演了重要的政治角色。
這座城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室町時代,由今川氏築起的「今川館」作為駿河地區的統治中心。然而今川館是否與今日的駿府城址完全重疊仍有疑問,根據考古資料,今川時期的館舍可能位於更西側的區域。到了安土桃山時代,隨著武田氏的滅亡與德川家康勢力的擴張,家康於1585年重新在此築城,將駿府城建成近世樣式的城郭,並於隔年遷入此地,直到1590年遷往關東為止。此後,豐臣方的大名中村一氏曾短暫入主,但隨著關原之戰東軍勝利,駿府城又回到德川掌控之下。
江戶幕府建立後,家康於1606年讓位給德川秀忠後返回駿府隱居,實則繼續掌控政權。為此,他對駿府城進行了大規模修築,建成三重堀環繞的平地城郭,並興建了巨大的天守台。據記載,其天守台規模為日本城郭史上罕見的巨大構造,外圍由多座櫓與多聞櫓圍繞,結構極為壯觀。築城時使用來自伊豆半島的「伊豆石」,並有當時水運與商人參與石材運輸與施工的史料記錄。
家康去世後,駿府曾短暫成為德川十男德川賴宣的駿府藩領地,但不久後即改為幕府直轄地,設有駿府城代統治,一直到幕末為止。明治維新後,隨軍事需求變化,城內一部分被改作軍營使用,原本的內堀被填平,城市化發展下三之丸地區也逐漸被公共設施與學校取代。
今日的駿府城遺構大致保留本丸與二之丸範圍,並整建為公園,供市民休憩與舉辦活動。外堀大多已遭填平,但中堀仍部分保存,石垣亦有因地震損毀的痕跡。1989年,為紀念市制百週年,二之丸東南角的「巽櫓」得以復原,之後陸續有「東御門」與「坤櫓」等建物透過傳統工法重建,成為兼具歷史教育與觀光功能的景點,並獲得「手づくり郷土賞」肯定。近年來,包含天守台的學術發掘也在持續進行,以進一步了解城郭的構造與歷史變遷。
文章
照片
目前沒有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