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城

地址: 名古屋城
名古屋城

名古屋城位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中區與北區交界,是德川家康於江戶時代初期所建,為當時德川御三家之一——尾張德川家的居城,也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三大名城之一,與大阪城、熊本城齊名。它也被稱為「名城」、「金鯱城」、「金城」,並被列入「日本100名城」及指定為國家特別史跡。

這座城最初是在16世紀初由今川氏築造,用以進軍尾張地區。1538年,織田信秀攻佔此地後改稱為「那古野城」,並將其交給兒子織田信長居住。信長成長於此,後來遷往清洲城發展,而那古野城也逐漸廢棄。

直到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為了穩固尾張地區,於1609年決定在原那古野城遺址附近重新築城,並選定此地作為其第九子德川義直的居城,也就是日後的尾張藩本據點。名古屋城的築城工程是由多位諸侯參與的大規模天下普請進行,其中包括加藤清正、福島正則、黑田長政等西國大名。他們負責築城所需的石材與土木工程,城牆上的石頭至今仍留有各家大名的刻印。

1612年名古屋城的大天守完成,並以屋頂上的金色鯱(鯱鉾)聞名,成為名古屋的象徵,也因此被稱為「金鯱城」。本丸御殿則於1615年落成,代表武家書院建築的極致風格,與京都二條城並列為最具代表性的武家御殿之一。隨後義直正式入住,並將原居地清須的居民、商人、寺社等全面遷至名古屋,這次遷移被稱為「清須越し」,大約有五萬人隨之遷移,形成了名古屋城下町的雛型。

江戶時代後期,名古屋城雖仍為尾張藩的政權中心,但政治軍事的重要性相對降低,天守與本丸御殿則保留作為將軍巡行上洛時的行宮使用。歷代將軍中包括德川家光、德川秀忠等人都曾短暫停留於此。

然而,在1945年二戰期間,名古屋遭受大空襲,名古屋城的大部分建築,包括天守與本丸御殿都在戰火中毀壞,僅剩六座隅櫓得以倖存。戰後,市政府以鋼筋混凝土方式重建天守,並將城址周邊改建為名城公園。

目前名古屋市正積極推動城區整體整修計畫,預計將天守閣改為木造復元、修復多座城門、櫓與石垣,並復原二之丸御殿與庭園等多處歷史建築,目的是讓城址重現其江戶時代的原貌,並作為歷史文化資產向公眾開放。

文章

照片

目前沒有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