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津神社位於東京都文京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社,被列為「東京十社」之一,以杜鵑花勝地而聞名。據傳最早可追溯至近兩千年前,由日本武尊所創建。
現今所見的社殿建於寶永3年(1706年),由當時的甲府藩主德川綱豐(後來的第六代將軍德川家宣)在獻納的屋敷地上興建而成。這座社殿採用「權現造」的建築樣式,即將本殿、幣殿與拜殿一體相連,被視為該樣式的代表傑作。境內共有七棟社殿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
神社境內最廣為人知的特色是每年春季盛開的杜鵑花園,吸引無數賞花遊客前來,也因此讓根津神社成為東京著名的花季景點之一。除此之外,周邊還保留了與文豪森鷗外、夏目漱石有關的舊跡。森鷗外曾是神社的氏子,並在小說《青年》中以「根津權現」為場景之一。近年來,森鷗外舊宅的一部分建築也計劃移築至神社境內,使文學與信仰的聯繫更加緊密。
在名稱方面,江戶時期的根津神社原本隸屬於山王神道的權現社,因此當時多被稱為「根津權現」,甚至親切地被人們稱作「權現樣」。雖然明治初期神佛分離政策一度讓這個稱呼淡出,但在地區居民與文學作品中,這個古老的名稱至今仍偶爾被使用。
主祭神包括須佐之男命、大山咋神以及譽田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