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鳥取城(とっとりじょう)位於鳥取縣鳥取市的久松山上,是一座始於戰國時代並延續至江戶時代的山城,別名久松城或久松山城。這座城堡以利用山勢而築成的構造聞名,現今保有天守台、石垣、堀與井戶等遺構,被列為國家史跡,並因其完整呈現從戰國至近世城郭發展的變遷,被譽為「城郭的博物館」。
鳥取城的興建可追溯至16世紀中期,初期為因幡守護山名氏所據,之後歷經武田氏、尼子氏與毛利氏等多方爭奪。1570年代,織田信長派遣羽柴秀吉進行中國攻伐,鳥取城成為軍事攻防的焦點。1581年,秀吉針對鳥取城實施嚴厲的兵糧攻擊,造成城中將士與居民極度飢餓,最終城主吉川經家切腹,城池開城投降。這場事件史稱「鳥取城渇え殺し」,是日本戰國史上著名的飢餓戰術實例。
開城後,鳥取城由宮部継潤進駐並擔任城代,成為織田政權進一步控制山陰地區的重要據點。宮部氏後續亦受到豐臣秀吉重用,鳥取城也在其治理下逐步整備。至關原之戰後,池田氏入封鳥取,並進一步將其改造成符合大名規模的近世城郭。1617年,池田光政入城後實施大規模擴建,並進行城下町整備,使鳥取城成為因幡國的重要政治中心。
明治維新後,隨著廢城令頒布,鳥取城大部分建築於1870年代被拆除,僅保留下部分石垣與中仕切門。1975年中仕切門倒塌後隨即被木造復元。今日的鳥取城遺址已轉型為市民與遊客休憩的場所,同時具備教育與文化價值。1993年,城址前設立吉川經家的銅像,以紀念其在籠城戰中的堅守精神。2006年,鳥取城入選「日本100名城」,成為歷史愛好者的知名旅遊景點。
近年來,鳥取市啟動長期的保存與復元計畫,預定用三十年時間逐步重現城郭原貌,包括木造重建大手門、御三階櫓與其他設施。至今,大手門已完成復元並對外開放。
文章
照片
目前沒有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