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北投車站最初興建於日治時期,為了推動新北投地區的溫泉觀光產業,1916 年(大正 5 年)隨著新北投支線通車而設立「新北投乘降場」,後來改稱為「新北投驛」,「新北投」這個地名也因而誕生。
車站屬於木造建築,是淡水線乃至整個臺北市少數能保留至今的百年老車站。其建築特色包括簷架下雕花托座,以及 1937 年擴建站體時加入的「3+1」組合老虎窗,皆展現出細緻的工藝與獨特風格。然而,1988 年隨著淡水線停駛,車站結束營運,並被拆遷至彰化的台灣民俗村保存。
隨著文化資產保存意識在 2000 年代逐漸提升,臺北市政府與民間團體積極推動讓新北投車站「回家」。在多方努力下,日榮資產股份有限公司感受到市民的熱情與期待,於是決定無償將車站捐贈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16 年,官方以模擬站體方式測試交通影響,最後選定在原址附近的七星公園內重新落腳。修復工程隨即展開,並於 2017 年 4 月重組完成,車站再度對外開放,成為新北投重要的文化地標,也讓遊客能再度感受這座百年車站的歷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