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內城(又名大分城、荷揚城、白雉城)位於大分市中心,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平山城。這座城最早由安土桃山時代後期進入府內的福原直高開始修建,之後由竹中重利在關原之戰後完成。府內城同時也是「海城」的一例,正如當時許多進駐九州的大名一樣,選擇以臨海的地理位置作為居城,不僅利於防禦,也便於掌握海上交通。
江戶時代,府內城成為府內藩的政廳所在,然而明治維新後,大部分建築遭到拆毀,只留下少數遺構。二戰期間的大分空襲,更使部分櫓與大手門付之一炬。今日,府內城的原址已整理為「大分城址公園」,園內保留了石垣、土塀與水堀,並有部分櫓如人質櫓與宗門櫓仍屹立原地,被指定為大分縣的史跡。
近年來,大分市積極推動府內城的復原與再利用,部分櫓、大手門與廊下橋已經木造復元。三之丸的舊址上,則興建了大分縣廳與大分市役所,使得城跡成為歷史與現代行政並存的場域。市政府也在規劃未來可能的天守閣重建計畫,雖尚未確定,但已透過臨時的金屬骨架與燈光裝置,模擬天守的輪廓,並在夜間進行燈光秀,吸引了眾多市民與遊客。
如今的府內城址公園不僅是市民休憩的好去處,也是大分市重要的文化象徵。石垣與護城河依然展現出城郭的雄渾氣勢,而復原的建築則讓人得以想像昔日的壯麗景觀。
文章
照片
目前沒有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