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飫肥城位於宮崎縣日南市飫肥,是一座利用酒谷川北岸的地形與火山噴出物堆積而成的「白砂台地」(シラス台地)所築成的群郭式平山城。這座城堡不僅是伊東氏飫肥藩在江戶時代的藩廳所在,也是「伊東四十八城」之一。
飫肥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自古便是日向國南部的要衝,透過酒谷川水運與油津港相連,更是盛產優質建材「飫肥杉」的集散地。傳說飫肥城最早由土持氏於南北朝時期築成,當時又被稱為「飫肥院」。至室町時代末期,島津氏為抵禦伊東氏的南下,將新納忠續安置於飫肥城,使其成為島津方的據點。
伊東氏在伊東祐國與其孫義祐的帶領下,多次攻打飫肥城,最終於1562年奪下此地。然而,伊東氏在木崎原之戰敗給島津氏後勢力衰退,飫肥城又於1576年落入島津手中。失去領地的伊東祐兵投靠豐臣秀吉,並在九州征伐中表現出色。隨著島津氏歸順豐臣政權,祐兵於1588年重新成為飫肥城主,並奠定了伊東氏作為飫肥藩主家族的地位。此後,伊東氏在關原之戰選擇東軍一方,巧妙維繫家運,直至明治維新與廢藩置縣為止,始終統治飫肥。伊東與島津兩家對飫肥城的爭奪戰,前後延續超過一世紀。
江戶時代的飫肥城充分利用白砂台地穩固的地質,開鑿壕溝、修築石垣與曲輪。雖然曾歷經多次大地震,仍持續修復,並於1693年建成御殿。當時的築城手法吸收了織豐政權以來中部與畿內的先進技術。隨著城郭的完善,城下町也日漸繁榮,今日的飫肥地區仍保留著當年的格局與氛圍,因此被列為「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是九州最早獲此指定的區域。
進入現代後,1978年大手門獲得復原,並建有模仿舊藩邸御殿的飫肥城歷史資料館,展示城下町的文化與歷史。不過,這些復原建築多屬考證重建,並非完全依據史實。值得一提的是,飫肥城本丸原址如今成為日南市立飫肥小學,該校的前身便是藩校「振德堂」。
2006年,飫肥城入選「日本100名城」(第96號)。同時,飫肥城下町也保存了豐富的歷史遺跡,包括最後一任藩主伊東祐歸的居邸「豫章館」、藩校振德堂、五百禩神社,以及日露戰爭講和談判的關鍵人物小村壽太郎的故居等。其古色古香的街道與武家屋敷群,讓飫肥被譽為「九州的小京都」,成為日南市的重要觀光資源。
此外,飫肥城也因其風景優美與歷史氛圍,被用作NHK晨間劇《若葉》的拍攝場景。
文章
照片
目前沒有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