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坂

地址: 荷蘭坂
荷蘭坂

荷蘭坡位於長崎縣長崎市東山手,是舊居留地時代修建的一條石板坡道與石階,目前屬於「長崎市東山手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的一部分。

「荷蘭坡」這個名稱,最初是指大浦、東山手、南山手等舊居留地內鋪設石板路的坡道總稱,但如今依據長崎市的官方觀光網站的說法,專指「誠孝院前的坡道」、「活水坂」以及「活水學院下的坡道」這三條路。沿途有十五棟洋館相連而建,散發著異國情調,並可俯瞰長崎港,景觀極佳。這裡不僅是長崎著名的觀光路線之一,也是住在高地上的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道路。當小雨灑落、石板路被雨水打濕時,坡道散發出獨特的韻味,深受遊客喜愛。

這條坡道的歷史可追溯至幕末。1857年(安政4年),幕府在與歐美列強簽訂通商條約之前,計畫於長崎大浦灣一帶設立外國人居留地。經過大規模的填海與土地開發,1860年(萬延元年)起將該區域租借給各國人士。新建的居留地由填海而成的廣大平地「大浦」與兩側的丘陵地「東山手」與「南山手」構成。平地與丘陵地之間以從五島列島與天草地區運來的砂岩鋪成石板坡道相連,來自歐美的外國人多在視野開闊的高地建造宅邸。當時長崎居民習慣將外國人親切地稱為「荷蘭先生」,於是自然便將通往高地洋館的石板坡路統稱為「荷蘭坡」。

進入昭和30年代之後,隨著機動化交通的快速發展,石板道路逐漸損壞,不少區域被鋪上瀝青。為了保存景觀,1985年(昭和60年)至翌年,當局進行了復原工程,並在道路旁設置小型公園作為休憩空間。1986年(昭和61年)8月10日,在「道路之日」活動中,荷蘭坡被舊建設省與「道路之日」實行委員會選定為「日本之路100選」之一,並於小公園內設立了紀念碑。

文章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