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津神社位於佐賀縣唐津市南城內,是當地歷史悠久、深受信仰的神社,舊稱「唐津大明神」,在明治時期改為現名。主祭神為住吉三神(底筒男命、中筒男命、表筒男命),同時合祀了唐津地方的領主神田宗次公,以及水波能女神。
根據社傳,神社的起源可追溯至神功皇后東征三韓歸國之時。當時她為了感謝住吉三神庇佑航海平安,特地在松浦海濱奉掛寶鏡並建祀。之後,天平勝寶七年(755年),地方領主神田宗次夢見神示而前往海濱,果然獲得一只飄來的寶鏡筺,被認為正是神功皇后所獻之物。此事上奏後,朝廷特賜「唐津大明神」之名。到了文治年間,宗次的後裔建起社殿,並將宗次的靈魂一同合祀。江戶時代初期,唐津城修築之際,藩主寺澤氏重新整建神社,並將其定為唐津藩的祈願所。
明治六年(1873年),神社被列為郷社,並正式更名為「唐津神社」。昭和十七年(1942年)則升格為縣社,戰後則歸屬於神社本廳。
唐津神社最著名的祭典便是每年11月2日至4日舉行的「唐津くんち」(唐津神祭),這是唐津地區最重要的傳統祭典之一,以曳山巡行最為壯觀,已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除此之外,每年4月29日舉行春季例大祭,10月29日則是秋季例大祭本殿祭,吸引當地居民與遊客共同參與。
境內也留有文化資產,例如北原白秋的「唐津小唄」歌碑,以及一塊被稱為「詩織石」的神聖石頭。後者因動畫《佐賀偶像是傳奇》的描繪而成為聖地巡禮地點,吸引不少動漫迷前來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