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座位於唐津市住宅街中的洋風建築,被稱為「三菱御殿」,建於明治41年(1908年),是一棟木造兩層樓的洋式建築,更在昭和55年(1980年)被指定為佐賀縣重要文化財。雖然如今因老舊化的緣故,自2003年起便休館,但它仍以獨特的歷史價值與存在感,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特別是因動畫《佐賀偶像是傳奇》而成為聖地巡禮的一部分,使得人氣再度提升。
這棟建築背後,承載著唐津與石炭產業密不可分的歷史。唐津市自18世紀便因北波多一帶的石炭發現而逐漸興盛,1788年起更成為唐津藩的專賣品。幕末到明治維新時期,唐津的石炭出產量一度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讓這裡成為日本能源的重鎮。進入明治時代後,三菱開始投入唐津的石炭事業,1898年修建山本至妙見間的鐵道,專為運輸煤炭而設,之後又陸續收購炭礦,逐步壟斷唐津炭田的產業。大正時期唐津炭田進入全盛,甚至因為地處交通要衝,連繞行世界的豪華郵輪都曾停靠唐津港。
這棟洋風建築的選址也相當講究,面朝唐津港,北側與東側設有寬敞的陽台,能將港口一覽無遺。當年從鐵道運來的大量煤炭在此地堆積,接著源源不斷地裝船外運,繁榮的景象可想而知。這塊土地原為填海造地,由唐津村發起工程,後因資金不足轉由唐津銀行頭取大島小太郎接手,才得以完成。其後被三菱收購,並進行護岸與防波堤的整修,最終在1908年竣工,作為三菱合資會社長崎支店唐津出張所的辦公場所,後來又歷經唐津支店、三菱商事出張所與三菱礦業出張所的變遷,直到1933年三菱退出唐津炭礦,這座建築才走向歷史的終點。
在設計上,這棟建築結合了西洋與日本的特色。外牆與山牆部分運用了「半木構造」(ハーフティンバー)風格,以外露的木材結構搭配漆喰填補,而整體屋頂卻採用了日本傳統的入母屋造,甚至在屋頂上方設有尖塔與千鳥破風,讓整體氣勢莊嚴。玄關處設有三面破風屋簷的車寄,使建築正面更顯氣派。此設計出自三菱「丸之內建築事務所」,設計圖上還能見到後來成為日本建築界巨擘的內田祥三之名。
如今,雖然「三菱御殿」已不再作為辦公場所使用,但它的存在,仍靜靜訴說著唐津曾經因石炭產業而繁盛一時的歷史,以及近代日本工業化的縮影。這棟建築不僅是工業遺產,也是文化記憶的重要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