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

新竹市位於臺灣的西北部,北邊、東北邊與新竹縣相鄰,西臨臺灣海峽,南接苗栗縣。全市總面積約104.1526平方公里,地勢大致平坦,僅南部屬於竹東丘陵地區。新竹市建城於1718年,是北臺灣閩南人最早建立的城市,早期稱為「竹塹」,名稱源於平埔原住民族道卡斯族的「竹塹社」。因該地區九降風強勁,新竹市也被稱為「風城」。

高科技產業發展

新竹市是全球高科技產業的重要據點。早在日治時期,1936年臺灣總督府在此設立天然瓦斯研究所,這是臺灣最早的工業研究機構。戰後經歷多次更名與整併,最終於1973年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1980年代,新竹科學園區的成立吸引了國內外企業投資與大量高科技人才移入,推動臺灣高科技產業迅速發展,使新竹市成為科技產業的核心城市。

氣候特徵

新竹市屬於海洋性副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均勻,但夏冬兩季相對容易出現缺水情況。

  • 夏季:主要降水來自西太平洋颱風與午後對流雨,前期盛行西南風,後期因太平洋高氣壓北移,轉吹東南風至東風,常伴隨午後雷陣雨。

  • 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氣溫較低,偶有寒流影響,清晨氣溫可能因輻射冷卻效應下降。2016年1月24日曾有降雪紀錄,雖氣象局稱其為冰霰,但市民觀察到完整的雪花。

  • 春季:主要受大陸冷高壓影響,東北風仍佔優勢,偶有南風,春末氣候舒適,偶見平流霧。

  • 秋季:風向逐漸轉為東北風,當強烈東風吹襲時,溫度可能偏高,並伴隨颱風帶來降雨。

「竹風蘭雨」是臺灣北部秋冬的典型氣候特徵,苗栗縣至新北市為風區,而新北市至宜蘭縣為雨區,交界大致位於淡水、八里一帶。每年5、6月的梅雨季節,新竹市的降水量相較於彰化以北其他地區為高,與其地形因素有密切關聯。

新竹市不僅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亦憑藉科學園區的發展,成為臺灣高科技產業的龍頭城市。此外,四季分明的氣候條件,使得新竹市在兼具產業與人文的同時,成為宜居與創新的理想之地。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