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位于台湾的西北部,北边、东北边与新竹县相邻,西临台湾海峡,南接苗栗县。全市总面积约104.1526平方公里,地势大致平坦,仅南部属于竹东丘陵地区。新竹市建城于1718年,是北台湾闽南人最早建立的城市,早期称为“竹塹”,名称源于平埔原住民族道卡斯族的“竹塹社”。由于该地区九降风强劲,新竹市也被称为“风城”。
高科技产业发展
新竹市是全球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据点。早在日治时期,1936年台湾总督府在此设立天然瓦斯研究所,这是台湾最早的工业研究机构。战后经过多次更名与整并,最终于1973年成立工业技术研究院。1980年代,新竹科学园区的成立吸引了国内外企业投资与大量高科技人才移入,推动台湾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使新竹市成为科技产业的核心城市。
气候特征
新竹市属于海洋性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均匀,但夏冬两季相对容易出现缺水情况。
夏季:主要降水来自西太平洋台风与午后对流雨,前期盛行西南风,后期因太平洋高气压北移,转吹东南风至东风,常伴随午后雷阵雨。
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气温较低,偶有寒流影响,清晨气温可能因辐射冷却效应下降。2016年1月24日曾有降雪记录,尽管气象局称其为冰霰,但市民观察到完整的雪花。
春季:主要受大陆冷高压影响,东北风仍占优势,偶有南风,春末气候舒适,偶见平流雾。
秋季:风向逐渐转为东北风,当强烈东风袭来时,温度可能偏高,并伴随台风带来降雨。
“竹风兰雨”是台湾北部秋冬的典型气候特征,苗栗县至新北市为风区,而新北市至宜兰县为雨区,交界大致位于淡水、八里一带。每年5、6月的梅雨季节,新竹市的降水量相较于彰化以北其他地区为高,这与其地形因素密切相关。
新竹市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凭借科学园区的发展,成为台湾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城市。此外,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使得新竹市在兼具产业与人文的同时,成为宜居与创新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