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市位於日本廣島縣西部的安藝地區,是縣府所在地,也是中國、四國地區人口最多的城市與政令指定都市。若不計東京23區,其人口在全日本排名第10位。廣島同時是支店經濟都市與地方中樞都市,聚集了中國地方的大企業分支機構與眾多國家機關的地方辦事處。
市域由中區、東區、南區、西區、安佐南區、安佐北區、安藝區及佐伯區八個行政區組成。廣島以世界史上第一個遭受核武器(原子彈)攻擊的城市而聞名,因而被定位為「國際和平文化都市」,並由市長發起成立「和平首長會議」,吸引超過150個國家、7,400多個自治體加入。二戰前的廣島則是日本著名的軍事都市。
古代至中世時期,今日的廣島市街地所在的太田川三角洲尚未形成,安藝國的中心可能位於現今的安藝郡府中町或東廣島市西條一帶。16世紀末,戰國武將毛利輝元開墾太田川三角洲並興建廣島城,促使區域中樞機能轉移至此,廣島作為城市由此發展。江戶時代,廣島作為廣島藩42萬石的城下町而繁榮。明治時代以後,廣島成為陸海軍的重要據點,日清戰爭期間更設有廣島大本營,明治天皇曾在此駐跸,第七屆帝國議會亦於此召開,短暫承擔了臨時首都的角色。
1945年8月6日,美軍B-29轟炸機「艾諾拉·蓋伊」在廣島市中心相生橋上空投下原子彈「小男孩」,瞬間摧毀市區,當天即造成數萬人死亡,至同年底估計死亡人數達13萬人。倖存者終生承受燒傷疤痕、放射線後遺症、心理創傷與遺傳風險的陰影。戰後,廣島憑藉重工業與汽車產業(以位於安藝郡府中町的馬自達為代表)重建,成為瀨戶內工業地區的重要工業都市。
1970年代起,廣島陸續併入周邊安佐郡與高田郡的町村,並於1980年4月1日成為日本第10個政令指定都市;1985年3月人口突破百萬,至今仍是中國、四國地區唯一的百萬城市。廣島都市圈是該地區人口最多的都市圈,也是日本地方中枢都市之一,與札幌、仙台、福岡並列「札仙廣福」。
廣島的市內交通以廣島電鐵為主,該路面電車系統規模與載客量均為日本第一,並與巴士共同承擔公共運輸職能。雖然市內沒有地鐵(曾有計劃興建),但廣島的「3B」特色廣為人知:Bus(巴士路線多)、Branch(大企業分支機構多)、Bridge(因三角洲地形而橋梁多)。
廣島東鄰東廣島市,北接北廣島町。值得一提的是,北海道也有名為北廣島市的自治體,名稱源於明治時期廣島縣人移居北海道札幌郡時所命名的「廣島村」,後來改為廣島町,最終成為今日的北廣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