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田原城位於日本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古時屬相模國足柄郡),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平城式城堡,也是日本國家指定的史蹟之一。它曾以「關東地方難攻不落之城」聞名於世,通稱「小峰城」或「小早川城」。
歷史沿革
小田原城的起源可追溯至平安時代末期,最初為相模國的豪族小早川遠平的居城。進入室町時代,1416年因上杉禪秀之亂,當時的領主土肥氏被逐出,城堡成為扇谷上杉家家臣大森氏的領地。
1495年,來自伊豆國的北條早雲進攻小田原,成功奪取此城。從此,小田原城成為後北條氏的本據地,並在他們的統治下持續進行擴建。城郭規模逐步擴大,防禦力也大幅增強。1561年,即使遭到長尾景虎(後來的上杉謙信)軍隊圍攻一個月,仍未被攻陷,進一步鞏固了其「難攻不落」的聲譽。
1590年,小田原城面臨歷史性的轉折。豐臣秀吉對後北條氏宣戰,雖然北條氏政與其子北條氏直選擇固守城池,但面對秀吉方龐大的兵力及持久的圍困,最終在三個月後開城投降。此役後,小田原城成為德川家康的領地。
德川時代,小田原城由大久保忠世擔任城主。其後雖因政局變動短暫廢城,但在1619年阿部氏接管後恢復,十八世紀時大久保氏再次掌管,直至幕末。1871年,隨著廢城令的實施,小田原城正式結束其作為軍事設施的使命。
建築特色與現況
今日所見的小田原城遺構,多為江戶時代由大久保氏主持建設或修繕。1632年(寬永9年)的大規模改修,為城池奠定了堅固的石垣基礎,成為現代遺跡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江戶時代末期,為防禦外敵,海岸附近還設置了三座砲台。
小田原城在近代被改建為公園,成為市民休閒與旅遊觀光的場所。天守於1960年重建完工,站上天守頂樓,可遠眺笠懸山的石垣山一夜城遺址。此外,部分歷史建築如城門與銅門亦保留至今。值得注意的是,關東大地震曾對城的石垣造成破壞,部分痕跡至今仍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