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

地址: 大稻埕
大稻埕

大稻埕,雅稱稻江或稻津,是位於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地區。這個地名的由來,是因為早年當地有大片用來曬稻穀的空地,也就是所謂的「稻埕」。

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的林藍田為了躲避海盜洗劫,從雞籠(今基隆)遷移至大稻埕從商,開設商店,開始了大稻埕的商業發展。到了咸豐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因爭奪艋舺碼頭的停泊權,引發了「頂下郊拚」的分類械鬥。勢弱的下郊同安人無法抵抗,只好帶著信奉的霞海城隍神像逃到大稻埕避難。此後,大稻埕靠近淡水河的碼頭開始發展起交易活動,商業逐漸興盛。

咸豐十年(1860年)淡水港開放通商之後,大稻埕迅速發展為臺北最繁榮的物資集散中心,尤其以茶葉和布料的貿易最為重要。在洋行的帶動下,大稻埕的茶葉出口市場大幅擴展,帶來可觀的財富與經濟榮景。進入日治時期後,日本商人為排擠洋行勢力,轉而開拓日本國內及東南亞市場,持續推動當地的貿易發展。

然而戰後,由於淡水河日漸淤積,失去了作為河港的功能,加上臺灣本地茶葉無法與錫蘭紅茶競爭,大稻埕的經濟開始走下坡。隨著臺北市中心東移,人口外流,大稻埕逐漸轉變成為市區邊緣的老舊地帶。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