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鉢形城位於日本埼玉縣大里郡寄居町,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戰國時代連郭式平山城,建於荒川與深澤川匯流的天然斷崖上,依地勢而築,具有極高的防禦性。城跡現今被保存良好,並設有鉢形城歷史館,對外開放為公園。
鉢形城依據自然地形精心設計,其核心區域從北東向南西依次展開,包括笹曲輪、本丸、二之丸、三之丸、外曲輪與大手口。城牆以多重壕溝、天然斷崖為防線,構成堅不可摧的防禦體系。其中,北側與西側臨荒川的地形斷崖更成為天然屏障,強化了其「要塞」的戰略地位。
傳說此城最初由關東管領山內上杉家的家臣——長尾景春於15世紀末建造,之後於戰國時期由北條氏邦擴建成規模宏大的據點,作為後北條氏在上野國(今群馬縣一帶)的支配核心。
由於地處交通與軍事戰略要衝,鉢形城在歷史上經歷過多次激戰,如對抗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等強敵,甚至在1590年的「小田原征伐」中面對前田利家與上杉景勝率領的北國軍3~5萬人包圍,仍能堅守一個月,最終和平開城,展現了其「難攻不落」的堅固實力。
鉢形城於1932年被指定為國家史跡,1984年起寄居町啟動保存與整備工程,現已成為「鉢形城公園」,城跡保存狀況良好,設有歷史展示館,重現當年戰國城郭的建築特色與軍事規劃。
此外,當地仍留存如「殿原小路」、「鍛冶小路」等地名,反映當年曾有小型城下町聚落,讓人一窺過往人文活動的痕跡。
文章
照片
目前沒有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