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歌山城位於和歌山市中心的虎伏山(標高48.9公尺)山頂,是一座以梯郭式平山城為構造的名城,北側以紀之川作為天然護城河。這座城最初由豊臣秀長時代奠基,之後成為德川御三家之一「紀州藩」的居城,也是紀州德川家的象徵。城跡如今被指定為國家史跡。
1621年,德川家康之十男德川賴宣(紀州藩初代藩主)對和歌山城展開大規模改修與城下町擴張工程。計畫規模之大甚至引起幕府的猜疑,擔心其有謀反之意,後來因附家老安藤直次的辯解才得以化解。不過,外堀的總構計畫仍被幕府強制中止,至今仍留下「堀止」的地名作為歷史痕跡。此後雖屢遭火災,仍多次重建,但現存的城跡僅剩最盛期的約四分之一面積。
和歌山城的石垣極具特色,不僅可見不同时期不同工法的痕跡,還能在豐臣、淺野時期所遺留的石材上發現約170種、超過2100個刻印符號,大多使用和泉砂岩,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明治維新後,天守與櫓群曾完整保存,但在二戰末期的和歌山大空襲中付之一炬。如今,本丸與二之丸成為和歌山城公園,園內除了復元的大小天守群、大手門與一之橋之外,還有和歌山縣護國神社、和歌山城公園動物園。三之丸一帶則建有縣廳、市役所、法院、美術館與博物館等公共機構與文化設施。
目前,遺構如石垣、堀、岡口門與追廻門仍然可見,其中岡口門與土塀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二之丸內的大楠則是和歌山縣的天然紀念物。由於現存圖面與資料保存完整,未來預計將以木造復原的方式,重現大小天守群、二之丸御殿、西之丸御殿及多座櫓與門,使和歌山城逐步回復往日的雄姿。
文章
照片
目前沒有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