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津港親水公園位於臺南市鹽水區,是一座承載歷史記憶並轉型為現代休憩場域的重要景點。這裡的前身就是清代鼎盛一時的「月津港」。當年因河道形似新月而得名,曾與府城(臺南)、鹿港、艋舺並列為臺灣四大繁華城鎮,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美譽。然而,隨著泥沙淤積,港口逐漸失去航運功能,轉而淪為淤塞的水塘,甚至一度成為洪患與惡臭之源。
為了重現港口昔日的風華,臺南縣市政府於2004年起推動「月津風華再現計畫」,透過清淤、截流污水、改善水質與環境景觀改造,使月津港逐步蛻變。2010年全計畫完工後,整體公園範圍已達七公頃以上,不僅營造了友善的生態環境,也成為居民與遊客休閒散步的親水場域。
自2012年起,市府在此舉辦「月津港燈節」,運用水岸景觀搭配藝術裝置,形成獨特的光影氛圍,吸引大量人潮,迅速躍升為南臺灣春節期間的指標活動。藝術花燈倒映於水面,為這條帶狀水域增添浪漫與夢幻的氣息,使月津港不僅是親水公園,更成為鹽水的文化象徵。
園區內水域全長約5公里,規劃有綠地、廣場、自行車道與人行步道,沿途還能見到水月橋、古月橋、興隆橋等具有歷史與美學意義的橋梁設計。步道植栽以臺灣原生樹種與多層次植栽帶為主,兼顧生態與景觀。沿線設有休憩平台和解說牌,讓遊客在散步或騎乘自行車時,能同時欣賞自然、感受文化,並認識月津港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