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县

台东县位于台湾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菲律宾海),南面与西面以中央山脉为界,与屏东县及高雄市相邻,北接花莲县。全境绝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仅极北端受到北回归线穿过。台东县是台湾第三大县(仅次于花莲县与南投县),面积3,515平方公里,并拥有全台最长的海岸线,长达176公里。县治及最大城市为台东市,全县共辖1市、2镇、13乡(包含5个山地乡)。

地理与自然环境

台东县地形多样,可分为中央山脉、花东纵谷平原、卑南溪三角洲、海岸山脉、泰源盆地等区域。中央山脉自北向南贯穿县境,将台东与西部地区隔开。东侧的海岸山脉与中央山脉并行,形成花东纵谷,为县内主要聚落及农业区。

县内拥有多条重要河川,其中卑南溪是最大河川,发源于中央山脉卑南主山东侧,主流全长约84.35公里,流域面积1,603平方公里,是台东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其他重要河川包括知本溪、利嘉溪、金仑溪、太麻里溪、马武窟溪等。

原住民文化与多元族群

由于清代开发较晚,台东县保留了丰富的原住民文化,县内的史前遗址数量为全台最多,其中代表性的遗址有卑南文化遗址。原住民以阿美族、卑南族、排湾族、鲁凯族、达悟族(雅美族)、布农族、撒奇莱雅族等为主,占全县人口约三分之一。

汉人移民主要来自闽南人,并在1959年八七水灾后,吸引部分西部灾民迁居于此。此外,台东也有来自六堆地区的客家人,以及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安置的外省族群,共同形成了台东多元的族群文化。

经济与产业

台东县以农业与渔业为主,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长期以来是全台家庭可支配收入与平均寿命最低的县市之一。主要特产包括柴鱼、释迦、茶叶、凤梨、金针花、洛神花等,其中台东释迦是全台主要产区,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

近年来,为发展观光产业,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基础设施,致力于打造台东为“慢活旅游城市”,并吸引越来越多国内外旅客造访。

台东县拥有壮丽的山海景观、丰富的原住民文化及多样的自然生态,虽然经济发展较慢,但其宁静与纯朴的环境成为旅游亮点。从绿岛与兰屿的海洋风光,到太麻里金针花海与鹿野高台热气球嘉年华,台东县展现了独特的慢活魅力与文化底蕴,是台湾最具自然风情的县市之一。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