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

臺東縣位於臺灣東南部,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南面與西面以中央山脈為界,與屏東縣及高雄市相鄰,北接花蓮縣。全境絕大部分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僅極北端受到北回歸線通過。臺東縣為臺灣第三大縣(僅次於花蓮縣與南投縣),面積3,515平方公里,並擁有全臺最長的海岸線176公里。縣治及最大城市為臺東市,全縣共轄1市、2鎮、13鄉(含5個山地鄉)。

地理與自然環境

臺東縣地形多樣,可分為中央山脈、花東縱谷平原、卑南溪三角洲、海岸山脈、泰源盆地等區域。中央山脈自北向南貫穿縣境,將臺東與西部地區隔開。東側的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並行,形成花東縱谷,為縣內主要聚落及農業區。

縣內擁有多條重要河川,其中卑南溪為最大的河川,發源於中央山脈卑南主山東側,主流全長約84.35公里,流域面積1,603平方公里,為臺東地區的主要灌溉水源。其他重要河川包括知本溪、利嘉溪、金崙溪、太麻里溪、馬武窟溪等。

原住民文化與多元族群

由於清代開發較晚,臺東縣保留了豐富的原住民文化,縣內的史前遺址數量為全臺最多,其中代表性的遺址有卑南文化遺址。原住民以阿美族、卑南族、排灣族、魯凱族、達悟族(雅美族)、布農族、撒奇萊雅族等為主,佔全縣人口約三分之一

漢人移民則主要來自閩南人,並在1959年八七水災後,吸引部分西部災民遷居於此。此外,臺東也有來自六堆地區的客家人,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配合安置的外省族群,共同形成了臺東多元的族群文化。

經濟與產業

臺東縣以農業與漁業為主,產業發展相對落後,長期以來為全臺家庭可支配收入與平均壽命最低的縣市之一。主要特產包括柴魚、釋迦、茶葉、鳳梨、金針花、洛神花等,其中臺東釋迦為全臺主要產區,深受國內外市場青睞。

近年來,為發展觀光產業,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建設基礎設施,致力於打造臺東為「慢活旅遊城市」,並吸引越來越多國內外旅客造訪。

臺東縣擁有壯麗的山海景觀、豐富的原住民文化及多樣的自然生態,雖然經濟發展較慢,但其寧靜與純樸的環境成為旅遊亮點。從綠島與蘭嶼的海洋風光,到太麻里金針花海與鹿野高台熱氣球嘉年華,臺東縣展現了獨特的慢活魅力與文化底蘊,是臺灣最具自然風情的縣市之一。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