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鎮

羅東鎮位於臺灣宜蘭縣中部,是蘭陽平原南部的重要城鎮與交通樞紐,亦為溪南地區的核心。全鎮面積僅約11.34平方公里,人口約7萬人,是全臺灣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鎮,同時也是臺灣本島縣轄行政區中面積最小者,體現出高度都市化與集約發展的特色。

歷史背景與發展

羅東舊稱「老懂」,自清代末期即開始受到官方重視,當時清廷在此設立叭哩沙撫墾局,與三星共同為宜蘭內陸的開發中心。進入日治時期後,日本總督府選擇羅東作為物資轉運的節點,加上太平山森林資源的開發,帶動了羅東地區木材工業的蓬勃發展。此產業興盛時期,不僅奠定羅東的經濟基礎,也促進當地市街的形成與商業活絡。

雖然1970年代後,伐木限制使木材產業式微,但羅東憑藉地處宜蘭至蘇澳間的交通要道之優勢,尤其自2006年國道五號通車以來,對外聯絡更為便捷,使得商業活動依然蓬勃。此外,隨都市發展與生活圈擴大,人口也逐步向鄰近的五結與冬山等地外溢,若計入衛星城鎮,整體生活圈人口約達12萬人。

羅東的林業歷史至今仍保留記憶,例如位於市中心的中山公園內,展示著昔日林業用火車頭與首任街長陳純精的銅像,見證地方的開發歷史。

地理與水文環境

羅東鎮地處蘭陽平原的中央,地勢平坦,海拔約在4至13公尺之間,由西向東逐漸降低。四周鄰接五結、冬山與三星等鄉,鎮內地形開闊,適合發展居住與商業。

水文方面,羅東鎮位於蘭陽溪冬山河的流域內。蘭陽溪發源自中央山脈,是宜蘭地區主要的河川之一,在平原地帶形成多條支流並與冬山河匯合後流入太平洋。這些水系為平原帶來豐富的水資源,也支撐著當地農業與生活用水的需求。

氣候特色

羅東屬於副熱帶氣候區,雨量豐沛、濕度高。年平均降雨量約在2,500至3,500毫米之間,分布全年,其中主要降雨來源包括梅雨(5-6月)、颱風(7-8月)、以及秋冬的東北季風。乾季不明顯,水資源供應穩定。

氣溫方面,全年最冷月份為1月與2月,平均溫度約16.1°C;最熱月份則為7月,平均約29.9°C。冬季受到來自北方的大陸冷氣團影響,有時氣溫會降至攝氏10度以下,體感明顯濕冷。

結語

羅東鎮以其高度發展的城鎮機能、深厚的林業歷史背景以及交通地理優勢,成為宜蘭縣最具代表性的都會型鄉鎮之一。從日治時期的物資轉運站,到今日商業繁榮的生活重心,羅東不僅是人文與歷史的交匯點,更是蘭陽平原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象徵。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