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鄉

阿里山鄉位於台灣嘉義縣東部,是嘉義縣唯一的山地鄉,舊稱「吳鳳鄉」。全鄉面積約428平方公里,為全縣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約占嘉義縣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地理位置上,阿里山鄉北鄰南投縣竹山鎮,東接南投縣信義鄉與高雄市桃源區,西連梅山鄉、竹崎鄉與番路鄉,南界大埔鄉及高雄市那瑪夏區。

阿里山鄉的居民以台灣原住民族中的鄒族為主,通行語言為鄒語。鄉內共有八個鄒族部落,分屬達邦與特富野兩個大社,在鄒族的社群文化中,大社為祭儀與日常互動的核心。各部落擁有獨特風貌,例如山美的達娜伊谷以豐富魚類資源聞名,茶山有風格雅緻的涼亭,樂野以楓樹景觀吸引目光,來吉部落則與塔山相互輝映,這些自然與人文的特色,共同編織出阿里山鄉多元的族群文化圖景。

阿里山的知名度不僅源於其原住民文化,更來自其獨特的自然資源與歷史發展。日治時期,為運送林木而興建的阿里山森林鐵路,串聯了山區多處風景點。今日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集結日出、雲海、晚霞、森林與花季等自然景觀,成為國內外遊客熱衷造訪的地點。

每年春季,阿里山的櫻花季吸引大量賞花人潮,而日出時分雲海翻騰的壯觀景象,也是眾多遊客心中的必訪清單。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知名的「神木群棧道」保留了近40株紅檜巨木,其中「阿里山香林神木」高達45公尺,樹齡估計約2300年,見證了此地林業發展的歷史與自然的悠久。

此外,區內還有多處富含自然與人文意涵的景點,包括姊妹潭、祝山觀日平台、受鎮宮、慈雲寺,以及記錄林業歷史的相關設施與步道。無論是搭乘小火車從嘉義市區出發,或自駕沿台18線上山,都能輕鬆抵達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感受台灣中高海拔山區的魅力。

阿里山不只是一個地名,更代表著台灣山林的象徵。從豐富的族群文化、壯麗的自然景觀,到長久以來的林業歷史,阿里山鄉展現了台灣山地的多面風貌,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前來探索與欣賞。

閱讀更多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