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县

宜兰县是中华民国的一个县,位于台湾的东北部。西北与新北市接壤,西侧邻接桃园市和新竹县,西南与台中市相邻,南边与花莲县相接,东边面向太平洋。县治设于宜兰市,全县共辖1市、3镇、8乡(其中包括2个山地乡),总计12个乡镇市。宜兰县是传统戏曲“歌仔戏”的发源地,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

地理

宜兰的平原主要是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东面临太平洋(菲律宾海)。该平原由兰阳溪冲积而成,土壤非常肥沃,因此被划归为东台湾的一部分。在日本统治时期,宜兰线铁路的建成使交通便利,当时被划入台北州。2006年国道五号通车后,大幅缩短了宜兰与台北之间的交通时间至一小时以内。

宜兰县南部的南澳乡地形多山,与花莲县接壤,贯穿全境的苏花公路是主要的交通干道。西侧以雪山山脉为界,包括雪山和大霸尖山等山系,与西部的桃园市复兴区、新竹县尖石乡及台中市和平区相接(如梨山、武陵农场等交通要道均从此进出)。

东面是太平洋,从得子口溪出海口到兰阳溪出海口沿岸分布着绵延的沙丘。这些沙丘形似蛇,加上外海的龟山岛形似龟,因此形成了“龟蛇守海口”的说法。据民间传说,这是保护兰阳平原的风水格局,使得此地物产丰富。

宜兰县的商业中心为罗东镇,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而宜兰市则是县内人口最多的地方,也是宜兰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的行政中心。这两个城市分别位于兰阳溪的北岸(宜兰市)和南岸(罗东镇),各自是区域的核心地带。

气候

宜兰自古以来就以多雨闻名,台湾有句俗语:“竹风兰雨”,用来描述新竹多风和宜兰多雨的特点。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东面向海,地形呈簸箕状,特别容易形成地形性降雨。在冬季东北季风盛行期间,海面吹来的气流往往带来连续数月的冬雨,成为宜兰特有的气候现象。而春季的梅雨季节也常出现绵延数月的细雨,进一步加深了“竹风兰雨”的印象。

台湾北部和东部的秋冬气候特点正是“竹风兰雨”。风区从苗栗县延伸到新北市,雨区则从新北市覆盖到宜兰县,二者交界大约位于三芝和石门一带。

易淹水地区

宜兰县内容易发生淹水的地区包括:武渊、珍珠、三堵、补城地、五十二甲湿地、五结、壮围、时潮地区,以及宜兰市、罗东镇和礁溪乡的市区。这些地区因地势较低或排水条件受限,在暴雨期间特别容易出现积水现象。

阅读更多